【Java JUC】线程的 6 种状态和wait()、notify()、notifyAll() 方法的使用注意点
官方地址:
线程的 6 种状态
就像生物从出生到长大、最终死亡的过程一样,线程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在 Java 中线程的生命周期中一共有 6 种状态
。
线程的六种状态
-
New(新创建):线程被创建但尚未启动的状态。
-
Runnable(可运行):线程有可能正在执行,也有可能没有正在执行也就是正在等待被分配 CPU 资源的状态。
-
Blocked(被阻塞):线程进入 synchronized 保护的代码时没有抢到 monitor 锁时的状态。
-
Waiting(等待):线程在等待某个条件,比如 join 的线程执行完毕,或者是 notify()/notifyAll() 的状态。
-
Timed Waiting(计时等待):线程进入等待状态有时间限制,会等待超时,由系统自动唤醒,或者在超时前被唤醒信号唤醒的状态。
-
Terminated(被终止):线程退出状态。
在这里我们首先学习线程是如何在 6 种状态之间转换的。
getState()
方法,并且线程在任何时刻只可能处于 1 种状态
New 新创建
线程被创建但尚未启动
的状态:当我们用 new Thread() 新建一个线程时,如果线程没有开始运行 start() 方法,所以也没有开始执行 run() 方法里面的代码,那么此时它的状态就是 New。而一旦线程调用了 start(),它的状态就会从 New 变成 Runnable
Java 中的 Runable 状态对应操作系统线程状态中的两种状态,分别是 Running(运行态) 和 Ready(就绪态)
,也就是说,Java 中处于 Runnable 状态的线程有可能正在执行,也有可能没有正在执行,正在等待被分配 CPU 资源。
阻塞状态
接下来,我们来看下 Runnable 下面的三个方框,它们统称为阻塞状态
,在 Java 中阻塞状态通常不仅仅是 Blocked,实际上它包括三种状态,分别是 Blocked(被阻塞)
、Waiting(等待)
、Timed Waiting(计时等待)
,这三种状态统称为阻塞状态,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三种状态具体是什么含义。
Blocked 被阻塞
首先来看最简单的 Blocked,从箭头的流转方向可以看出,从 Runnable 状态进入 Blocked 状态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进入 synchronized 保护的代码时没有抢到 monitor 锁,无论是进入 synchronized 代码块,还是 synchronized 方法,都是一样
。
我们再往右看,当处于 Blocked 的线程抢到 monitor 锁,就会从 Blocked 状态回到Runnable 状态
。
Waiting 等待
我们再看看 Waiting 状态,线程进入 Waiting 状态有三种可能性。
-
执行没有设置 Timeout 参数的 Object.wait() 方法。
-
执行没有设置 Timeout 参数的 Thread.join() 方法。
-
执行LockSupport.park() 方法。
刚才强调过,Blocked 仅仅针对 synchronized monitor 锁,可是在 Java 中还有很多其他的锁,比如 ReentrantLock,如果线程在获取这种锁时没有抢到该锁就会进入 Waiting 状态,因为本质上它执行了 LockSupport.park() 方法,所以会进入 Waiting 状态。同样,Object.wait() 和 Thread.join() 也会让线程进入 Waiting 状态。
在 Waiting 上面是 Timed Waiting 状态,这两个状态是非常相似的,区别仅在于有没有时间限制,Timed Waiting 会等待超时,由系统自动唤醒,或者在超时前被唤醒信号唤醒
。
以下情况会让线程进入 Timed Waiting 状态。
-
执行设置了时间参数的 Thread.sleep(long millis) 方法;
-
执行设置了时间参数的 Object.wait(long timeout) 方法;
-
执行设置了时间参数的 Thread.join(long millis) 方法;
-
执行设置了时间参数的 LockSupport.parkNanos(long nanos) 方法和 LockSupport.parkUntil(long deadline) 方法。
讲完如何进入这三种状态,我们再来看下如何从这三种状态流转到下一个状态。
想要从 Blocked 状态进入 Runnable 状态,要求线程获取 monitor 锁,而从 Waiting 状态流转到其他状态则比较特殊,因为首先 Waiting 是不限时的,也就是说无论过了多长时间它都不会主动恢复。
只有当执行了 LockSupport.unpark(),或者 join 的线程运行结束,或者被中断时才可以进入 Runnable 状态。
如果其他线程调用 notify() 或 notifyAll()来唤醒它,它会直接进入 Blocked 状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唤醒 Waiting 线程的线程如果调用 notify() 或 notifyAll(),要求必须首先持有该 monitor 锁,所以处于 Waiting 状态的线程被唤醒时拿不到该锁,就会进入 Blocked 状态,直到执行了 notify()/notifyAll() 的唤醒它的线程执行完毕并释放 monitor 锁,才可能轮到它去抢夺这把锁,如果它能抢到,就会从 Blocked 状态回到 Runnable 状态。
同样在 Timed Waiting 中执行 notify() 和 notifyAll() 也是一样的道理,它们会先进入 Blocked 状态,然后抢夺锁成功后,再回到 Runnable 状态。
当然对于 Timed Waiting 而言,如果它的超时时间到了且能直接获取到锁/join的线程运行结束/被中断/调用了LockSupport.unpark(),会直接恢复到 Runnable 状态,而无需经历 Blocked 状态。
Terminated 终止
再来看看最后一种状态,Terminated 终止状态,要想进入这个状态有两种可能。
-
run() 方法执行完毕,线程正常退出。
-
出现一个没有捕获的异常,终止了 run() 方法,最终导致意外终止。
注意点
最后我们再看线程转换的两个注意点。
-
线程的状态是需要按照箭头方向来走的,比如线程从 New 状态是不可以直接进入 Blocked 状态的,它需要先经历 Runnable 状态。
-
线程生命周期不可逆:一旦进入 Runnable 状态就不能回到 New 状态;一旦被终止就不可能再有任何状态的变化。所以一个线程只能有一次 New 和 Terminated 状态,只有处于中间状态才可以相互转换。
wait()、notify()、notifyAll ()方法的使用注意
为什么 wait方法必须在 synchronized 保护的同步代码中使用?
我们先来看看 wait 方法的源码注释是怎么写的。
“wait method should always be used in a loop:
synchronized (obj) {
while (condition does not hold)
obj.wait();
... // Perform action appropriate to condition
}
This method should only be called by a thread that is the owner of this object's monitor.”
英文部分的意思是说,在使用 wait 方法时,必须把 wait 方法写在 synchronized 保护的 while 代码块中,并始终判断执行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就往下继续执行,如果不满足就执行 wait 方法,而在执行 wait 方法之前,必须先持有对象的 monitor 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synchronized 锁
。那么设计成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我们逆向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不要求 wait 方法放在 synchronized 保护的同步代码中使用,而是可以随意调用,那么就有可能写出这样的代码。
class BlockingQueue {
Queue<String> buffer = new LinkedList<String>();
public void give(String data) {
buffer.add(data);
notify(); // Since someone may be waiting in take
}
public String tak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while (buffer.isEmpty()) {
wait();
}
return buffer.remove();
}
}
在代码中可以看到有两个方法,give 方法负责往 buffer 中添加数据,添加完之后执行 notify 方法来唤醒之前等待的线程,而 take 方法负责检查整个 buffer 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就进入等待,如果不为空就取出一个数据,这是典型的生产者消费者的思想。
但是这段代码并没有受 synchronized 保护,于是便有可能
发生以下场景:
-
首先,消费者线程调用 take 方法并判断 buffer.isEmpty 方法是否返回 true,若为 true 代表buffer是空的,则线程希望进入等待,
但是在线程调用 wait 方法之前,就被CPU调度器暂停了,所以此时还没来得及执行 wait 方法
。 -
此时生产者开始运行,执行了整个 give 方法,它往 buffer 中添加了数据,并执行了 notify 方法,但 notify 并没有任何效果,因为消费者线程的 wait 方法没来得及执行,所以没有线程在等待被唤醒。
-
此时,刚才被调度器暂停的消费者线程回来继续执行 wait 方法并进入了等待。
虽然刚才消费者判断了 buffer.isEmpty 条件,但真正执行 wait 方法时,之前的 buffer.isEmpty 的结果已经过期了,不再符合最新的场景了,因为这里的“判断-执行”不是一个原子操作,它在中间被打断了,是线程不安全的
。
假设这时没有更多的生产者进行生产,消费者便有可能陷入无穷无尽的等待,因为它错过了刚才 give 方法内的 notify 的唤醒。
我们看到正是因为 wait 方法所在的 take 方法没有被 synchronized 保护,所以它的 while 判断和 wait 方法无法构成原子操作,那么此时整个程序就很容易出错
。
public void give(String data) {
synchronized (this) {
buffer.add(data);
notify();
}
}
public String tak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ynchronized (this) {
while (buffer.isEmpty()) {
wait();
}
return buffer.remove();
}
}
这样就可以确保 notify 方法永远不会在 buffer.isEmpty 和 wait 方法之间被调用,提升了程序的安全性。
另外,wait 方法会释放 monitor 锁,这也要求我们必须首先进入到 synchronized 内持有这把锁。
这里还存在一个“虚假唤醒
”(spurious wakeup)的问题,线程可能在既没有被notify/notifyAll,也没有被中断或者超时的情况下被唤醒,这种唤醒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虽然在实际生产中,虚假唤醒发生的概率很小,但是程序依然需要保证在发生虚假唤醒的时候的正确性,所以就需要采用while循环的结构。
while (condition does not hold)
obj.wait();
这样即便被虚假唤醒了,也会再次检查while里面的条件,如果不满足条件,就会继续wait,也就消除了虚假唤醒的风险。
为什么 wait/notify/notifyAll 被定义在 Object 类中,而 sleep 定义在 Thread 类中?
主要有两点原因:
-
因为 Java 中每个对象都有一把称之为 monitor 监视器的锁,由于每个对象都可以上锁,这就要求在对象头中有一个用来保存锁信息的位置。这个锁是对象级别的,而非线程级别的,wait/notify/notifyAll 也都是锁级别的操作,它们的锁属于对象,所以把它们定义在 Object 类中是最合适,因为 Object 类是所有对象的父类。
-
因为如果把 wait/notify/notifyAll 方法定义在 Thread 类中,会带来很大的局限性,比如一个线程可能持有多把锁,以便实现相互配合的复杂逻辑,假设此时 wait 方法定义在 Thread 类中,如何实现让一个线程持有多把锁呢?又如何明确线程等待的是哪把锁呢?既然我们是让当前线程去等待某个对象的锁,自然应该通过操作对象来实现,而不是操作线程。
wait/notify 和 sleep 方法的异同?
第三个问题是对比 wait/notify 和 sleep 方法的异同,主要对比 wait 和 sleep 方法,我们先说相同点:
-
它们都可以让线程阻塞。
-
它们都可以响应 interrupt 中断:在等待的过程中如果收到中断信号,都可以进行响应,并抛出 InterruptedException 异常。
但是它们也有很多的不同点:
-
wait 方法必须在 synchronized 保护的代码中使用,而 sleep 方法并没有这个要求。
-
在同步代码中执行 sleep 方法时,并不会释放 monitor 锁,但执行 wait 方法时会主动释放 monitor 锁。
-
sleep 方法中会要求必须定义一个时间,时间到期后会主动恢复,而对于没有参数的 wait 方法而言,意味着永久等待,直到被中断或被唤醒才能恢复,它并不会主动恢复。
-
wait/notify 是 Object 类的方法,而 sleep 是 Thread 类的方法。
以上就是关于 wait/notify 与 sleep 的异同点。